去年有章莹颖同学北美搭车失踪事件,*近三个月内国内连续两次发生年轻女性使用打车软件后遇害事件。出行是工作、学习、社交、出游的必要手段,谁都不能避免,但是如何安全地出行,为自己和为家人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是一个不得不提的议题。
01Uber应用界面
作为刚来到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们,在一个陌生的国度,文化差异,生活各方面都要重新适应。美国的人均车辆拥有率高,因此公共交通的承载力不像国内那么强,很多地方不能通过公交车或地铁直达,因此如何安全地打车到达某地,需要慎重地选择。
02Lyft应用界面
在美国的打车软件兴起之前,打车主要是依赖各个城市的taxi,就是国内的出租车。因为出租车公司每年为了要保持出租车permit(准许证)的持续使用要花不少费用,因此出租车打车费用居高不下,并且小费按照打车费用的10%-25%另算。出租车的司机大部分作为公司的雇员,享受w2,相对而言,背景审查比较严格,不太容易出事,安全性也高。
由于出租车车辆少、费用高,一些美国的企业家看到了这个商机,比如Uber的创始人们,他们想到提供一个平台,让司机和有需求的乘客对接,而他们收取车费的一定百分比进行盈利。Uber在一段时间内风靡美国,拿到了很多投资,势头很猛,也受到了普通民众的好评。之后Lyft等打车软件公司也应运而生。
可是随着打车软件公司做大做强,很多问题也浮出水面。*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安全问题,比如女性乘客报警遭遇Uber司机性骚扰等案件。由于Uber司机享受不到公司W2的待遇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Uber公司的“雇员”,公司对其的约束力下降,如何更好地监督雇员呢?Uber和Lyft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四个步骤:
1、所有司机进入公司之前,先进行背景调查,美国称之为background check,要调查司机的犯罪记录和行驶几率,如果有犯罪记录,绝对不能通过司机认证,也就不会出现在乘客的软件选择中。
2、所有司机都会有一个星级评分系统,乘客在上车前一般能够看到几星,如果星级很低,又是独自一人坐车,建议cancel当前的ride,重新选择车辆。公司会对星级过低的司机发送警告邮件。乘车在坐车过后可以对司机进行星级和文字评价。
3、Uber和Lyft都有一个critical response team(紧急情况应对小组),如下图所示:
03Uber紧急情况应对小组
04Lyft紧急情况应对小组 – 司机篇
一旦乘客感觉到有危险,就可以点击软件上的“call me”,和公司的应急小组取得联系。Lyft声明紧急情况应对小组是一周七天,每天24小时都在工作。因此若感觉到情况不妙,应该*时间联系小组,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因为生命非常宝贵,人生不可以重来。一旦某位司机被乘客投诉,打车软件公司会派人专门处理,轻则司机暂停驾驶一周,重则取消司机资格,并且严重的情况下会和警方联系。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Uber和Lyft对于安全问题进行了防范、即时评价、紧急应对和惩罚不良行为的四个步骤,从公司的角度尽可能保护乘客的安全。
05Lyft紧急情况应对小组 – 乘客篇
那么,作为乘客,除了即时和公司取得联系,还可以做哪些措施保护自己呢?主要有两点,一、和家人朋友保持联系,去哪儿之前告知家人,上车前,将车牌号告知家人和好友。二、观察司机,有正当职业的司机和家庭责任感的司机比较会有底线,比如一些退休的工作人员,退休之后因为喜欢开车看城市的景色以及和人交流所以做司机的工作,或者有fulltime工作的,parttime做司机的,不但不会伤害乘客,还会给乘客一次良好的乘车体验。
笔者可以分享几次愉快的乘车经历:
这位女性司机是两位孩子的母亲,喜欢和人交流,她很热情地给我看过她两个孩子的照片,两个孩子在照片笑得很灿烂。
Lyft司机 – 一位两个孩子的母亲
这位中年男性司机名为Kenny,是一位为Honeywell等大型公司做contractor的机械工程设计师,他和他的伴侣感情很好,手机的屏保就是和伴侣对望的合照。
Lyft司机Kenny – 一位机械工程设计师
这位男性年长者是一位退休的工作人员,他和他的妻子结婚几十年了,感情很好。
今天关于北美安全出行-打车软件就介绍到这里,欢迎有兴趣的小伙伴和笔者一起交流探讨,也预祝申请或就读美国大学项目的小伙伴在美国出行平安。